為深入推動國際合作、加快能源動力技術轉型升級,“傳統燃料車輛動力技術轉型升級國際研討會”于2018年1月15日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召開。此次會議由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主辦。由會議主席、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譚旭光會長主持會議。與會代表們圍繞“節能減排、綠色發展”這一會議主題,深入探討傳統燃料車輛動力技術升級和以燃料電池為代表的新能源動力發展等內容,助推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圖片.png

科技部部長、科協主席萬鋼出席會議并致辭


圖片.png

大會主席譚旭光會長主持會議


科技部部長、科協主席萬鋼出席會議并致辭。萬鋼指出,經濟社會的綠色發展、生態文明、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大勢所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要求的提高,節能減排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傳統的汽車產業和與之相配套的內燃機產業都面臨著應對節能和減排的雙重技術壓力,我們應該冷靜分析,將當前挑戰轉化為未來發展的機遇。從現在看,內燃機在相當時間內仍然會是市場的主力,具有難以替代的地位,也面臨轉型升級的機遇。要把握好轉型期,持續推動內燃機的技術創新,解決交通領域節能減排,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萬鋼表示,減排和降耗是近期內燃機的主要方向,中國內燃機產品的綜合能效和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需要在高強化整機技術、高性能關鍵零部件技術、先進的燃燒技術、低摩擦技術、低功耗的附件、余熱利用、后處理等方面投入資源,組織科研攻關。內燃機與電動化的結合是未來車用動力技術的一個新方向,要用更低的成本滿足更高的排放要求。要高度重視燃料電池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化應用,在動力系統電動化浪潮來臨之際,內燃機產業應該充分利用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實現更加清潔、更加強勁的轉型升級。

圖片.png

會上,科技部高新司司長秦勇作會議報告,德國博世董事會成員Peter Tyroller,德國道依茨集團首席銷售官Michael Wellenzohn,奧地利AVL公司CEO HelmutList,德國FEV公司CEO StefanPischinger,加拿大巴拉德動力系統公司總裁兼CEO Randy MacEwen,日本日產公司全球副總裁平井俊弘,歐洲內燃機工業協會秘書長Peter Scherm,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蘇萬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一汽集團總工程師李駿,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志新,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邢敏等,分別圍繞主題進行了發言。


圖片.png

德國道依茨集團首席銷售官

Michael Wellenzohn發言

圖片.png

德國博世董事會成員

Peter Tyroller發言

圖片.png

奧地利AVL公司

CEO Helmut List發言

圖片.png

CEO Helmut List發言

Stefan Pischinger發言

圖片.png

加拿大巴拉德動力系統公司總裁兼

CEO Randy MacEwen發言

圖片.png

CEO Randy MacEwen發言

平井俊弘發言

圖片.png

歐洲內燃機工業協會秘書長

Peter Scherm發言

圖片.png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歐陽明高發言

圖片.png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

蘇萬華發言

圖片.png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一汽集團

總工程師李駿發言

圖片.png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張進華發言

圖片.png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吳志新發言

圖片.png

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邢敏發言

最后,譚旭光主席在認真聽取、綜合分析與會代表發言的基礎上,對嘉賓們的研討觀點進行總結發言。他指出,傳統能源近期內仍然是全球主要動力,但是必須要加快升級、超越。新能源是全球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必須要加快布局和引領。新能源動力未來的技術路線是氫燃料電池、固態燃料電池和固態鋰電池,是必須堅持的先進技術方向。傳統能源動力升級和新能源動力發展要實現全球資源的共享,走聯合開放創新之路。

譚旭光希望,燃料動力國際研討要建立例會機制,行業協會要更好發揮平臺作用。期待著下一次研討取得更大成果。

本次會議由科技部國際合作司、中國科協國際聯絡部為指導單位。科技部國際合作司葉冬柏司長、中國科協國際聯絡部王慶林副部長出席會議。德國、奧地利、加拿大、日本、歐盟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協會學會、研究機構、高校和相關部委的四十余位高層人士、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國際間同行的專題深入研討,對推動中國內燃機工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推進內燃機技術發展和產業升級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圖片.png

與會代表合影